新闻网讯(通讯员 代琼 报道) 9月23日晚七点,著名学者秋风(原名姚中秋)在东六楼模拟法庭给法学学子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思想盛宴,秋风先生不仅是一位致力于研究“普通法宪政主义理论”、关注中国古典的观念、制度及现代中国的宪政进程的学者,而且是一位知名的撰稿人,在多家期刊杂志上发表时评文章,“秋风”的笔名已为许多读者所熟知。因此,当晚以《百年视野中的三十年改革》为主题的讲座中深刻的理论知识中也不时的穿插着时事评论,让在座的同学都受益匪浅。
讲座开始,秋风先生就提出了与当前舆论对改革开放30年一致赞赏评价的不同意见,普遍的舆论都高度赞扬了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重要物质成就,但姚先生却试图论证优良的秩序才是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重要标准,因此,为了分析当前30年的改革成就与不足,姚先生指出要回到历史——“看一百年如何,才能审视三十年”。
秋风先生接着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中试图完成百年立国任务中的三次冲击波。第一次冲击波产生在清末民初,康有为倡导保教、保种、保国,梁启超提出了“新民”思想,现代民族国家命题被提出,产生了立宪运动。第二波则是抗战建国时期,再建强国的希望被重燃。第三次冲击波则是两岸的变革,产生了民众创新规则,然后被政府认可的新的制度创新。
最后秋风先生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与台湾现况进行比较,得出了他本人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评价,同时指出了中国现今存在的文化断裂、民族共同体断裂等问题。并提出今后如何实现民主、改革,责任应该转移到个人身上,应该主动争取去推动立法。论述中姚先生还对5.12地震的反思、奶粉事件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带给了同学们深刻的启示。
提问阶段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给秋风先生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涉及宪政、民主、精神寄托、尼泊尔如何实现较高的幸福指数等多个领域,秋风先生都给予了自己的答复并在最后再次寄语大家要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宪政的发展。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