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伟: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13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牛晓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袁伟昆)6月12日晚,第2319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教学楼D103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孟建伟教授从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三个方面,带来有关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当今之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孟建伟指出,当今的教育的过程仿佛是一种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着重于对人的培养。一切以知识为中心,考试也仅仅只是考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的知识。这种观念从我国刚开始实行教育时提出的口号“知识改变命运”就已经形成。这种情况下的教育,缺乏对人性完整而充分的培养,我们的教育应该扎根于学生的灵魂深处,应该有一种生命感。


接着,孟建伟从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三个角度来探讨教育与生命的契合。


教育内容要切入生命。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最高尚和最富有创造性的两种文化,因而也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而教育能否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生命,首先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是否真正切入科学与人文之魂。科学与人文都有着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存在高低之分。当今教育所存在的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其最大的缺陷和偏颇之一,就是只重视科学与人文的外在应用,而忽视其内在精神,更不关注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教育者要切入生命。教育工作是文化创造者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受教育者的生命三者之间交流融汇的过程。而教育者是三者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然,知识教育、技术教育及其智力教育永远是整个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之一,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要将知识技术教育融于“生命教育”并使其更加人性化。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培育和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问题。


受教育者要切入生命。孟建伟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书本知识及其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最大缺陷和偏颇之一就是,使学习过于外在化和空心化,与生命脱节。它只重视外在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训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生命的参与。所以我们受教育者既要关注学习对人的外在功利的意义,更要重视学习对人的内在生命的意义,包括心灵世界的丰富、精神境界的提高、自由幸福的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等。


孟建伟总结中表示,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克服并超越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将对教育的研究从技术的和经验的层面拓展并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面,从而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从实践上看,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从而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