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雨禾)4月7日,第2388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志伟,以哲学为前瞻,回溯哲学的起源,探讨了哲学的危机何在,哲学的希望在何处等多重问题。
讲座开始,张志伟以霍金的“哲学已死”一席话出发,指出哲学学科的繁荣发展与“哲学的终结”之声存在的现实矛盾。张志伟从哲学的起源论起,他指出希腊的“学以致知”不同于“轴心时代”其他文明的“学以致用”,希腊人的爱智慧、追求知识等特性,促使他们构造了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创造了哲学。“希腊理性是城邦的女儿”,正是平等才形成了相对透明的政治空间,这促进了希腊人面对社会与自然的科学精神的形成。
张志伟指出,哲学是古代世界解决科学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无用的”,其目的是哲学本身。但自日心说被证实后,科学的范式发生变化,自上而下建构理想世界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路转变为自下而上、从经验出发、回到经验,哲学与科学分道扬镳,哲学陷入了深刻的危机。
哲学危机的表现之一是轴心时代的没落。17世纪以来,文明传统观念逐渐弱化了现实的影响力,一改西方人“言必称希腊”的状况。不同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向后看齐”,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指向未来,颠覆了传统,激发了社会变革。正如托克维尔指出“过去已经不能再为未来提供借鉴,精神正在步入黑暗的深渊”,轴心时代正走向没落。
哲学危机的另一表现是形而上学的终结。科学革命与启蒙主义使西欧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一方面,主体性的发扬使得世界的意义来源于主体,另一方面,科学实证主义使所谓客观世界成为唯一的世界。两者看似方向相反实则结果一致——形而上学的终结。张志伟指出,形而上学的终结标志着超感性世界解释现实世界的方式衰落了,我们重新面对虚无主义的威胁。哲学的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文明的危机,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统治与人文世界的两个分裂世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失去了平衡。
最后,张志伟落脚于“哲学的希望”,亦即哲学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一方面,现代世界对伦理思想的需求“史无前例”;另一方面,传统思想仍然有意义和价值,不过需要“返本开新”。此外,在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只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才能形成由所有文明共同参与构建的、能够决定地球村未来千年行动的、轴心时代的价值理念——“第二轴心时代”。而哲学以其抽象性、普遍性、理想性以及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思辨思维,可以融入任何一种文明的理念中,能发挥极大优势,“哲学有很多事可做,也可以做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