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佳伟 张思思
在学术研究上,他深研学问无遗力;在学科建设上,他勇担使命出成效;在人才培养上,他春风化雨润桃李……在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教授因其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评学校2024年度“师德先进个人”。
张毅为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他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教育系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全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研究生指教委委员、湖北省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研究生指教委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国家治理研究会会长、《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期刊常务副主编。
“对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求证”
张毅教授先后在我校获得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后来留校工作。“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后,志向和兴趣让我选择在高校从事公共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张毅教授说。从事公共管理教学和研究以来,他始终坚持学习,勤耕不辍。他治学严谨,有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学生们回忆说,“张老师对于科研报告中使用的每一个数据都要深究来源、反复求证,直到找到确定的依据。”张毅教授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公共管理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出版著作3部,署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SCI收录5篇、EI收录9篇;撰写的12份咨政报告获得省市主要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获得国际学术性奖励、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项等10余项部省级教学科技成果奖励,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发展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公共管理学院一直以来都把时代发展摆在面前,洞察环境变化,做好调试性方式,迎接新变化。”自张毅教授主持学院工作以来,一直高瞻远瞩谋划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他坚持引才、聚才、育才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进教师引进工作,为学院引进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的优秀人才;推动建立“青年教师工作坊”,指导学院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强化本科教学管理规范化,落实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重视学生国际交流,联合全美公共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雪城大学举办“公共政策与善治”暑期研修班。
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公共管理学院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建设工作组的组长单位,承办“首届数字公共治理论坛”,发布“数字公共治理学科建设共识”,得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报道。张毅教授表示,数字公共治理二级学科的产生不是一时之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院一直以来都把数字治理摆在突出位置,洞察环境变化,做好调试性方式,迎接新变化。
“我的第一角色是教师”
“我的第一角色是教师,所有工作要放在教书育人之后,老师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不管科研或行政工作有多繁忙,张毅教授每周至少与师门学生交流一次。他鼓励学生要培养自我学习、教育和管理能力;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积极与老师交流求解。
对于本硕博学生的培养,他认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兴趣各不相同,老师要因材施教。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中,他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在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中,他强调训练学生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同时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科研学术的过程中,他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从教近20年来,张毅教授先后指导国内硕士研究生42人、国内博士研究生19人、MPA硕士研究生72人、国际博士研究生10人,指导研究生共143人。
教书育人二十载,张毅教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师者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何为“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育苗树人又一程,他深情寄语公管学子:“新一代年轻人要弘扬公共精神,倡导公共价值,投身公共事业,致力公共服务,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