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三标】鹿修齐:执修身之笔 绘破界华章
发布时间:2025.07.01

来源:宣传部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 记者团 王颂佳


在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实验室里,鹿修齐的电脑屏幕上滚动着一串串代码。从化学竞赛省队选手到转专业网安人,从苏北少年到清华准硕士,这位斩获“校三好学生标兵”称号的青年——来自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2103班鹿修齐,他的成长轨迹如同他热爱的围棋博弈:看似步步惊心,实则定而后动。



从化学竞赛到代码江湖


高一那年,鹿修齐受学长的影响立下了进省队的志向。虽然面对满分100分的竞赛化学试卷,他一度只能考出个位数成绩。但凭借“啃硬骨头”的韧劲,他硬是在一年内将分数从10分提升至72分,以“黑马”姿态冲进江苏省队。尽管决赛获得铜牌让他与名校保送失之交臂,痛惜过后,他却淡然转身:“离开舒适区,我照样能在新领域重新站起来。”


“下了领奖台,一切从头来”。高考后的志愿填报曾是他第一次与理想的博弈——放弃化学竞赛保送资格,选择华科电信学院时,他并非全然明晰未来方向,更多是被计算机领域 “重构世界的可能性” 所吸引。在电信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中,他偶然接触到网络安全攻防案例,那些用代码构筑防线的瞬间让他意识到:化学探索物质的边界,而网络安全在重塑数字时代的规则。然而转型之路必然不是坦途,在计算机领域毫无基础的他曾在编程课上屡屡碰壁。但高中竞赛锤炼出的“硬啃”精神支撑着他:从面对陌生教材茫然无措到加权排名专业第一再到保研清华网络科学与网络安全空间研究院,他一步步撕下“门外汉“的标签。计算机没有黑魔法,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写得更多,是进步的秘诀。奋斗路上,陪伴他的是深夜寝室的孤灯和清晨窗外的鸟鸣,这种不分昼夜的坚持,让鹿修齐的编程技术显著提高,也让他坚信梦想终会实现,功必不唐娟。


“光荣在于平淡”


网安学院具有两地办学的特色,大三之后就要从主校区搬至网安基地。2022年9月,为了提前参与科研,鹿修齐搭上往返50公里的科研早班车。凌晨出发,傍晚归来,他往返于两个校区的身影已经走过八千多公里,在那些近百次往返主校区与20公里外的网安基地的日子里,他早已和司机师傅熟稔 ——方向盘上磨损的皮质记录着他抱着笔记本在颠簸车厢里修改论文的清晨,也见证过他深夜裹着羽绒服等车时呵出的白气。而这只是科研梦的第一步。


在远程参与清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时,他因模型指标不理想连续熬夜调参,也经历论文被拒的挫败。当收到论文拒信时,鹿修齐正坐在寒假前最后一趟往返网安基地与主校区的校车上,觉得心情如同车窗外的低温般沮丧。但司机师傅的一句“明年见“,让他突然想起这大半年来每趟校车都准时出现在科研基地门口,如同四季更迭般从未失约。代码不会在一夜之间跑通,武汉的冬天再长,明年的樱花总会在三月攀上枝头。就像《士兵突击》中那句“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一样,“在我们的人生中,没有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在一个长时间的维度来看,这些一波三折的失败或者成功其实是很平淡的事情。而在这其中保持不被击倒的恒心坚持下去,才是人生有趣和有价值的地方。”



正是鹿修齐这种理性而坚韧的心态,让他在最朴素的坚持里触及科研的终极算法,最终完成他科研路上的“士兵突击”。经过反复打磨的论文终于在又一个盛夏成功被CCF-A类顶级会议录用,鹿修齐也在这篇论文的春夏秋冬中学会逆境中坚韧。


做热气腾腾的六边形战士


“不能随地扔垃圾”“不准说脏话”——鹿修齐的童年浸润着爷爷“修身齐家”的家训。这位51年党龄的文艺老兵,用淮海战役的故事和《沁园春·雪》的诵读,教会孙子既要“修身”,也要“破界”。“就像下棋,守不住角就取外势,关键要活出气象。”他是学业部负责人,用32篇学业推文和组织朋辈讲师团帮助近800余名同学;软笔书法九级和围棋五段让他于人生中更加自如地行笔落子;他曾走入乡村,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为乡村振兴调研数字赋能;也曾顶着“蓝盾志愿者”头衔走进社区科普反诈。他在专业精进与社会担当的双向奔赴中,活成了 “修身” 与 “破界” 共振的生动注脚。所谓 “气象”,正是用他技术理性守护数字安全的硬核担当,与以人文温度拥抱现实世界的柔软心肠。他说:“我们要当的不是单项冠军,而是活得热气腾腾的‘六边形战士’。”



在未来,鹿修齐将深耕网络安全领域。“如果黑客用大模型发动攻击,我们能否用AI筑起护城河?”说起理想,鹿修齐眼中闪着光。他计划将多智能体技术应用于网络攻防,同时探索大模型自身的安全隐患。“时代浪潮不可逆,但我们可以做冲浪的舵手。”对这位22岁的青年而言,人生的棋盘才刚刚展开中盘厮杀,而他的每一步,都在践行着爷爷那句朴素的智慧:“先成人,再成事。”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