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告诉大家,欧阳院士就是我国的核电之父!”我校工程院院士潘垣兴致勃勃地说。
4月
22日
晚,中科院院士欧阳予做客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坛,在一号楼学术报告厅中为广大学子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话:世界核能形势与中国核能发展。工程院院士潘垣,中科院院士熊有伦、程时杰,电气学院院长段献忠作为嘉宾出席。
世界核能开发利用的战略历程
“二十世纪伟大科技成果之一是人们打开了核能利用的大门。”欧阳予直奔主题,在讲座一开始就将现场听众带入核能发展历史的“博物馆”,娓娓讲述核能开发利用的战略历程,并着重讲述了原子弹研发和核反应堆工作原理。
随后,欧阳予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几个国家核能发展为主线讲解了核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形势。他指出法国的核电技术路线很成功,而且由于各方面有利因素,法国的核电在各种供电方式中高达76%。
通过比较世界几个核能大国的核电发展历程,欧阳予认为,在安全、经济、优质、高速地发展核电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尤为重要:技术路线的选择是否正确;能否以标准化、批量化、产业规模发展为目标,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并有能力不断改进提高;能否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的关系;有无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以统一目标,统筹各方面力量,协调发展。
世界核能发展形势:由第二代机组向第四代利用系统的演进
石油涨价推动了核电的发展,第二代核电机组在许多国家都发展起来。而正是在核电高速发展的时候,原本被人们认为极其安全的核能也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1979年三里岛事故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的核电站严重事故使核电事业发展进入低潮,社会公众对核电安全性提出质疑,电业投资者也放慢了投资步伐。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中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发展核电事业的方针仍然没有改变,而是从如何改进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欧阳予谈到。
为此,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对现正运行的第二代核电站在诸多方面同时进行改造。如改进机组运行性能,使核电机组的可利用率从70年代初的60%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约90%;再如将机组寿期由40年延至60年,这样一来,发电成本可降低到1.88美分/KWh。
“在不断改进过程中,研制第三代核电机组的想法也被提上了议程,”欧阳予给出了经归纳后的第三代核电机组的标准,“最首要的就是安全性指标,不论是堆芯熔化事故概率还是大量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事故概率都应尽可能降到最低。”除去安全性指标,欧阳予指出,包含机组可利用率以及设计寿命等内容的经济指标、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单机容量进一步大型化、采用整体数字化控制系统、施工建设模块化等也是重要指标。
第三代核电机组要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和推广,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试图在2030年左右能够商用建造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
第四代核能系统开发的目标是:2030年前创新地开发出新一代核能系统,使其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防核扩散、防恐怖袭击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研究开发不仅包括用于发电或制氢等的核反应堆装置,还包括核燃料循环,以达到组成完整核能利用系统的目标。同样,评判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否合格也有一系列经济效益、安全度、机组寿期、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标准。相比之下,第四代核能系统性能比第三代机组性能又有了极大的改善,经济效益也成几何增长。
我国核电发展:后起之秀已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机组的能力
“虽然在1956年制定的国家原子能发展规划十二年大纲中就提出发展核能。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核电真正开始起步是1974年。”进而欧阳予着重介绍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用事实说明了我国座位核电的后起之秀发展越来越快。
欧阳予指出,到2020年,我国大陆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在建容量1800万千瓦。现已正式开工的广东岭澳二期和浙江秦山二期扩建,将于“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其余机组将于“十二五”期间陆续投产,“十二五”期间将启动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内陆厂址建设第三代核电站。核电在我国已由起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谈到中国核电的研发成果,欧阳予高兴地说道:“周总理曾指出建设这座核电站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的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掌握技术、积累经验以及培训人员,为今后核电在我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今天,我们可以说,这个目的已达到了。”在秦山30万核电机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的恰希玛核电站,是我国以总承包方援建巴基斯坦的高科技出口项目。继此,巴基斯坦又要求我国再援建第二号机组,2004年双方已签定合同,正在实施中。2007年双方又签了再援建四套机组的意向书。“我国高新技术能出口国外并赢得声誉,这是国之光荣!”在场听众通过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骄傲与自豪。
展望前景:增强自主创新成为核能强国
“核能给人们带来的效益是各方面的,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度浓集的能源;核电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以核燃料代替煤和石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核电有利于减轻交通系统对燃料运输的负担……核能以其它能源无法取代的优点收到世界的青睐。”欧阳教授介绍说,“正是由于核能的出色表现,我们要充分发展核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核能强国之路。”
欧阳予通过分析我国核能发展现状证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新。我国已有能力自主设计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基本有能力自主设计100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但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属于国际上第二代压水堆核电的水平。现在必须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根本目标,争取早日实现我国核电的升级换代,即从第二代往第三代发展;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形成先进的、标准化的、能批量建造的产业规模,以加快核电的发展。
“而且我们要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先进的核电机组。”欧阳予还指出,预期到2020年在核电发展方面的成就和科技水平将成为我国是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标志之一。他在鼓励青少年投身核能开发研究事业的同时,要求青少年治学要有远近结合,高瞻远瞩,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的精神。
欧阳予院士:1927年7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力专业。1957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热工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秦山核电公司第一副总经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核工业二院及上海核工院高级顾问,国务院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及环境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欧阳予院士是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反应堆的总设计师,该反应堆为核事业生产了最重要的装料钚-239和氚,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成的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该核电站于199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他是我国援建巴基斯坦核电站的总设计师,该电站是我国最大的高科技出口项目,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运行良好,为国家赢得了声誉。
欧阳予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事业”奖章,1989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2年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人中排名第一。1993年获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等奖,获奖人中排名第一。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欧阳予院士代表性著作有《核能在能源中的地位及其前景》、《核反应堆与核能发电》、《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工程》、《核能-无穷的能源》等。
(记者团 罗高峰 陈潇逸 摄影报道)